公司新闻

普鲁斯特从产品到服务完成完整价值链的转变(二)

2013-02-28

  ▲耗时不多的正向理线工艺

  机房(数据中心、主机房、弱电间)的缆线都应该绑扎得横平竖直,互不交叉,这时建筑电气的规范施工要求,也是电子工程的规范要求。对于综合布线而言,早已经来到了“美观”的施工阶段,但时至今日,真正能够在机柜内达到或超越图15所示美观程度的工程,还是极其少见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施工公司对施工人

  员的施工方法放任自流,而不是采用一套固定的施工工艺去要求他们、培养他们,说到底就是施工公司没有把工程美观提升到有助于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高度去看问题。而当时采用这套施工工艺的台湾公司的老板就是把诸如图15的一批在施工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分类打印后作为面见新客户的公司介绍资料之一,而有些老客户(同属综合行业的客户)甚至是机柜的侧门、背门全部卸下,任由参观者对配线机柜内的缆线工艺评头论足。

  普鲁斯特工程师看到过多种理线工艺,但最省时间、效果最好的还属“正向理线工艺”,它在模块端接前,从弱电间缆线进口处开始向配线架理线,能够确保在机房内进线口以后的所有缆线在所有的位置全部平行,而且到配线架的模块旁全部顺序分线,其间任何位置都不产生缆线交叉的现象。这套工艺的优点是:

  1)节省理线时间,仅比随手整理一个配线架的线(24根)略为多花30%的时间,除非手法极其生疏。

  2)双绞线能够做到横平竖直及顺序出线。

  3)进线口以后的所有双绞线全部平整。

  4)当理线过程中理线人员需干其它活时,哪怕搁置数月,依然能够从停止的位置上继续理线,与一次完成的效果一样。

  5)对于数据中心内从配线架到配线架的双绞线,也可以使用这套工艺。

  ▲缆线的二级预留


  综合布线系统在施工时,往往会在机柜外的某处(如:桥架上、机柜下方等等)预留一米长的缆线,用于万一缆线不够是还有办法弥补。但是,对于已经将线整理整齐后的机柜而言,如果动用外部的预留(第一级预留)就意味着缆线要重新整理。这对于施工后期和维护期间都是无法接受的。为此,有必要在配线架背后进行第二级预留,使模块测试时发生问题或在维护期间需要重新端接模块时可以直接从配线架背后使用预留的缆线,而无需动用第一级预留的缆线。

  这需要改变施工管理者的思维,许多施工的管理者往往对施工期间的美观十分重视,但对模块在测试时可能会更换,甲方的IT人员在维护时也可能要更换模块认识不足,导致施工时完全进行第二级预留。这时,万一测试时出现模块需要重新端接,将变成一个很花时间的工作。而现在的施工人员还做不到模块端接后全部都能保证一次性测试合格。

  二级预留的方法很多,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设备而定,只要达到预留的目的就行。图16~图19均为在工地上拍摄的缆线第二级预留照片,图20中第1个模块和第24个模块完全没有预留的双绞线。

  二级预留最容易给人担心的是预留所导致的美观问题。这需要施工管理者在施工前想好如何做到预留的缆线也美观,否则进入施工阶段后将难以解决。

  以环形预留为例说明既做到预留又实现美观的方法:

  1) 在端接前每根双绞线等长预留一段长度(如:250mm)后剥去护套,进行模块端接;

  2) 模块端接后顺势将预留双绞线推回配线架后侧,将模块插入配线架相应端口,这时的预留双绞线已经呈现环形雏形,只是既不圆也不规整。任由预留的缆线不美观的保留在配线架背后。

   3) 在模块测试合格后人员有空时,将每个环形预留的双绞线用手工方式整理呈环形,对于因重新端接而缩短的预留双绞线则整理呈椭圆形,保证其外侧的造型与其它预留双绞线保持一致。

  4) 使用尼龙扎带将环(或椭圆)形预留的双绞线固定在托线架上。

  5) 用手将歪斜的垂直圆略为矫正到垂直状态即可。至此,配线架后的环形预留已经呈现图17所示造型。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预留并不需要做到全部笔直,允许有些倾斜或不圆,因为这是做工程,一切以性能和功能为主、美观为辅。既然是工程就不是美术,所以不需要用胶水或多处固定的方法做到绝对的美观。如图21是2002年时由一批第一次做环形预留工艺的电信工人所做的配线架后端照片,它同样达到了预留的作用,同时也已经能够做到相对美观的观感。

  ▲提高非屏蔽模块端接性能

  除了刚入行的新手,模块端接基本上都会做,但是否达到了最好的端接性能(主要是NEXT性能)?这可就说不准了。真正的问题是:模块的端接方法多数已经被模块的造型决定,没有自己摸索的可能。即使是模块端接方法可以选择,绝大多数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也只是会其中的一种端接方法,而想不到会有其它的端接方法。这就需要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端接方法。以最常见的180度Keystone造型模块为例:

  对于这种模块有两种端接方法:

  1) 双绞线从模块背部的中心进线,4对线向四面散开后,使用打线刀分别端接到相应的打线端上(参见图23)。

  2) 双绞线从侧面进线,近的两对线在下,按颜色自然地左右分开,压入两侧靠近双绞线护套的打线端上,远的两对线将绞距保持到打线端为止,按颜色分别压入相应的打线端后,使用打线刀完成模块端接(参见图24)。

  相对而言,图23所示的端接方法使用得较为普遍,而图24所示的端接方法在工程中比较少见。但根据实验统计数据,采用图24所形成的永久链路的近端串扰(NEXT)值要比图23所形成的永久链路要高2dB。在工程上,由于性能测试一般都控制在性能余量大于1dB为合格,这时如果端接方法能够达到2dB的优势,就意味着对穿线的技术要求可以降低,推理就得到:穿线速度可以加快或穿线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可以降低,这就是钱!

  当模块的端接方法被造型所决定时,它的性能将由模块设计人员决定。以图25所示模块为例:从图片上看,这种模块属于中心进线端接工艺,而性能测试的实测统计值显示,它的性能比同档次的侧进线模块略差。所以,对于模块而言,它的设计和施工都会对传输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如果使用了能够提供永久链路测试指标高的模块,将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尽管此类模块会相应的价格高些。


  ▲有效快捷的屏蔽模块端接技巧

  屏蔽模块端接相对于非屏蔽模块而言,主要就多了第一步:双绞线的屏蔽层处理和第三步:双绞线的屏蔽层与模块的屏蔽壳体等电位连接,第二步:芯线端接基本上与同类型的非屏蔽模块端接方法是一样的。对于第一步和第三步,施工手法手法简单:

  △第一步:双绞线的屏蔽层处理

  1) 剥去双绞线的护套

  2)对于铝箔屏蔽双绞线,将屏蔽屏蔽层的导电面向外,向后翻转后翻盖到双绞线外,用双绞线中的接地导线(专业名称:等电位连接导体)缠绕在铝箔外;对于含有丝网的屏蔽双绞线,用指尖将丝网略外张开后,使用拇指和另一个手指(任意)形成环状,将丝网向双绞线后侧撸过去,这时丝网依然保持

  编织状态,覆盖在双绞线的护套上(参见图26),然后剪去所有暴露的铝箔屏蔽层。

  到此,完成了第一步作业。

  △第三步:双绞线的屏蔽层与模块的屏蔽壳体等电位连接

  屏蔽模块的屏蔽壳体上都有一个用于托住和绑扎双绞线屏蔽层的“小尾巴”。在模块端接前,先看清模块的屏蔽壳体是否要穿到双绞线上,如果需要则先穿后端接(“小尾巴”远离端接点)。待模块端接完毕且屏蔽壳体已经固定到模块上以后,屏蔽壳体与双绞线屏蔽层已然接触,这时只要使用尼龙扎带将双绞线护套外的屏蔽铝箔或屏蔽丝网固定在模块的“小尾巴”上,就完成了第三步。

  屏蔽模块的端接方法被许多人说得神乎其神,仿佛十分难做,其实在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屏蔽线(包括同轴电缆等等)端接中,屏蔽双绞线的端接方法是最简单的。详细的端接方法参见布线工作组编写的《屏蔽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白皮书》。

  △光纤熔接交由专业公司进行

  光纤布线系统的施工是一项技术素质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比较高、施工器材也比较贵的工作。建议一般的施工队仅完成光纤穿线和光纤配线架的安装等项工作,光纤的剥纤、熔接、盘纤、测试等项工作采用外包方式,交由专业施工队完成。


  光纤的端接和测试要求在洁净室环境中进行,因为一粒很小的灰尘(PM10意味着10微米,这个等级的灰尘会导致9微米芯径的单模光纤传输性能下降甚至传输中断,而这样大小的灰尘在空气中随处飘荡)就会造成熔接点指标超差或因端面有灰尘而导致测试失败(图28所示为机房里的一位测试人员身穿白色工作服,正在进行光纤端面的测试,电脑中显示的是光纤端面图像,左手握着光纤端面测试仪,右手正在操作电脑将测试图片存档,口中叼着一根清洁棒:该光纤端面用清洁棒清除灰尘后端面检查合格)。

  光纤的熔接和测试人员都要求有技术同时有耐心,所以即使是在专业的光纤施工队中,能够做好光纤熔接和测试的人员也不多。另外,当熔接的芯数达到一定数量后续更换光纤熔接机中的电极,否则熔接质量会下降。而端面测试合格(光纤端面的灰尘已经清除到不会影响光学性能的程度)后才能保证光纤衰减和回波损耗的测试数据是正确的。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与电子工单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俗称:电子配线架)推广的目的在于使用,在施工阶段,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中的配线架(电子配线架)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快速地、正确地在有配线架指示灯显示的配线架上插入跳线。由于只有电子配线架具有指示灯,而跳线的两端该插到哪个端口是经验不丰富的施工人员经常会问的问题,所以对施工中插跳线的最佳选择是:跳线两端所对应的都是带指示灯的电子配线架。

  电子配线架上指示灯的闪亮与否取决于软件中事先设定的“电子工单”,一旦项目管理人员在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软件中设定了跳线两端的端口号和连接关系,现场的电子配线架硬件向系统回馈跳线的插拔状态,这时的配线架指示灯就会在施工人员面前有规律的闪烁,向施工人员提示下一步该做的工作。

  以上例子是厂商工程师在各个工地“游走”时看到和学到的,当然如果有专业的布线施工工程师加入厂商工程师阵营,数年后他们的工程经验将与布线理论、产品特色相结合,这时他们将能够创造出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实现例子,他们也将成为非常稀少的、既懂工程又懂理论的、面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正因为如此,普鲁斯特在招聘技术支持工程师已经转为不求立即见效,而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

   “[NextPage]”

  3.3测试验收 

  测试和验收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业主方和施工方都最为看重的阶段,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将在这个阶段中亮相并得到相应的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厂商的工程服务在于保障,为业主方保驾护航,为施工方排忧解难。

  在测试和验收阶段,当问题反映到工程服务层面时,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问题都不容易解,而且时间很紧。作为厂商中从事工程服务的工程师,就需要从产品、原理、工程、仪器等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多个侧面使用排除法将问题的原因一点点曝光,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测试仪的有效期

  根据GB 50312-2007标准,任何测试仪都应该在有效期内使用。在一次跳线测试时,出现两台测试仪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经检查其中一台测试仪内模块的校验日期和使用次数,全部超过了有效的范围。由此可以推断,状态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已经不能作为判据使用。

  △双绞线的NVP值

  双绞线的NVP值用于测试仪根据电信号计算双绞线的物理长度,当NVP值不准时,仅影响物理长度一项,不影响其它性能的测试结果,但它会造成测试人员的主观判断出错。

  一次工程的双绞线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反映凡临近极限长度(90米)的链路都出现插入损耗(IL)不合格现象。经调取测试记录查看后发现,NVP值设定数远大于该双绞线的实际设定值,从理论上可以推断,这些“临近极限长度”的双绞线事实上已远远大于90米,有些已经超过了110米。对于远大于90米的双绞线而言,插入损耗不合格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结论就是敷设的双绞线太长,超过了极限长度,可能会造成网络不稳定。

  △网络传输不稳定一例

  在某项目中,网络测试时发现传输信号不稳定,而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测试仪测试合格,普鲁斯特的工程师根据对该项目的长期跟踪和原理分析,提出是跳线总长度超过规定长度所致,经缩短跳线长度后测试恢复到稳定状态,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机房内某一根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带电(例1)

  一次在某工地的测试期间,甲方工程师碰到了一根屏蔽双绞线的裸露部分,突然感到了一种电击的刺痛。立即通知施工方:“我在双绞线上被电击到了!!”,施工方没有检查综合布线系统的任何环境,而是直接去工作区找到这根双绞线所对应的电脑,拔下电源插头后直接测试接地线是否良好。经检查,电源插座内的接地线没有接(悬浮),当请电工把电源插座的接地线接好后,现象消失。

  分析:屏蔽布线系统要求“全程屏蔽”,即双绞线、两端的跳线和配线架均要求采用屏蔽产品(面板不需要),通过配线架端接地和终端设备的电源接地形成“双端接地”,以达到全频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当电源插座的接地线没有连接时,电脑的壳体处于对地悬浮状态,电脑内产生的电荷会感应到电脑的技术壳体上,形成约110~150V(万用电表测试值)的电压,但由于是电荷产生,所以能量很小,仅能让人产生“触电”的感觉后就消失了,过一会儿才能再让人再次“触电”,对人体没有安全危险。这时,当屏蔽配线架的接地也没有连接完成时(测试阶段的配线架常常海没有做完接地连接),就会出现上述在弱电间内有触电感觉的现象。

  △机房内某一根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带电(例2)

  同样,一次在某工地的测试期间,测试人员碰到一个屏蔽双绞线的裸露部分时,感到了电击的刺痛,经查电源插座距地良好。动用进一步检查:根据GB 50312-2007的规定,屏蔽双绞线两端的电压差不能超过1V,所以先检查屏蔽配线架接地良好后,将插入电脑的屏蔽跳线拔出,用万用电表检查电脑RJ45插座旁的金属壳体与屏蔽跳线上RJ45插头旁的屏蔽壳体之间的电压差,发现远大于1V,由此怀疑电源系统有问题,从另一个办公桌旁的电源插座引来电源给这台电脑使用后,一切故障消除,由此判定是该工作区的电源线上出现问题。转入电源故障维修程序。

  △光纤衰减测试批量超差

  某工地在光纤信道使用过程中,发现一批光纤信道的衰减超差。经OTDR测试仪(光纤衰减测试仪无法找到故障的位置)检查后发现,问题基本上都出在熔接点上。进一步调查才知,熔接时熔接机的电极没有按寿命次数更换,导致熔接损耗增大。由此,这批光纤被迫重新熔接。

  △光纤回波损耗不合格

  在某工地中,要求光纤测试时,不仅要测光纤衰减值,还要测光纤信道的回波损耗值,这两项测试,在使用OTDR测试仪时都能够测得,但所遇到的问题是回波损耗测试难以达到规定的数值(55dB)。

  经过分析,判断原因在于光纤端面可能沾灰。为此,引入了400倍的光纤端面测试仪,由于它对工程中使用的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都有效,而且还带有光纤端面灰尘和划痕自动判别功能,使光纤端面检查变得十分有效而且可以留有测试记录。

图30 一张测试不合格的400倍光纤端面测试仪自动形成的单模光纤测试报告

  测试和验收时间很短,没有时间让测试人员、故障排除人员慢慢的琢磨,所以他们得是有见闻的、有经验的、掌握着必要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猜测或判断故障原因的。在这一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测试仪器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可以为判断提供合理的依据。对于厂商工程师而言,走过的地方多,看到的仪器也多,所以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选择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最普通的万用电表),结合各方面汇总的信息迅速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后,回头再看问题,就会感到它们的起因是如此的简单,只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方法,绝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出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障都是工程服务能够解决的,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工程服务就变成了神,而不再是人所能做的事了。

  3.4维护阶段 

  维护阶段是在工程完工以后,系统进入实际使用时才开始的阶段,这个阶段经历的时间最长,直到建筑物大修或系统重新施工为止。当产品选型、设计、施工或测试不到位时,维护工程师将大显身手,这时只有充分发挥维护工程师在综合布线系统方面的才华,才能勉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有一个不太恰当的说法:产品选型时少花钱就意味着日常维护时多花钱。能不能找到“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多快好省道路?这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不容易实现。

  维护阶段中的厂商工程服务可以有许多内容。简单地说,只要是有价值但没有想到的或实现上有新意的,就是工程服务的内容。例如:

  ▲帮助业主策划布线维护策略

  布线系统出现不安全隐患是必然会发生的,例如:跳线已经整理整齐的配线架会不会乱?桥架是否还能在添加缆线?标签是否有损伤?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但业主方的IT工程师有限,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专职从事布线的工程师,所以当业主方有需求时,工程服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业主方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

  △制定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规程。例如:通过制度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包括插拔跳线、标签标识的制定规则等等。

  △定期进行布线维护,用以检查桥架的弯曲和连接、整理跳线、整修标签、测试已有布线系统的当前品质等等。

  △建立培训机制,帮助当班IT工程师在发生故障时能快捷有效的对故障进行定位,确定故障是否属于综合布线系统。

  △设立故障修复库存,在故障发生时动用库存产品迅速建立临时线路,使信息传输中断时间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

  △当业主方有疑难杂症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以上这些工作需要有维护的经验和工程的积累,对于普鲁斯特的工程师而言,有数名工程师曾经从事过机房维护工作,在工程师之间的技术交流过程中就可以形成一套全面、可行的维护解决方案,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帮助客户找到隐患原因,以提高布线系统的长期可靠性,为业主方提供有价值的维护期工程服务。

  ▲帮助客户找到问题所在

  验收合格的布线故障往往难以发现其原因所在,这如果能够在熟悉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构造和安装方法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找到最容易引起故障的原因。例如:

  △“为什么用了几年后的模块会损坏?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使用你们的产品”

  在对问题思考后,工程服务人员提出的问题是:“跳线是不是直接向两侧拉到垂直跳线线槽中的”,答复说“是”。判断:因为模块中的8根金针弹性方向是上下方向,如果跳线向两侧拉,则会在金针上形成侧向力,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在少部分模块上形成金针粘连,这时的模块当然就不能再使用了。

  解决方案是:更换一批机械尺寸与模块配合比较紧密的跳线,使金针上受力的角度减小。最理想的方案是:更换成模块中金针方向为水平的配线架(即:将模块旋转90度后安装在配线架中,有这样的配线架架体),使金针受力方向与跳线方向一致。但此类配线架不能再使用水平跳线管理器。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对维护的价值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对维护的价值应该是远高于设计和安装,因为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应该为掏钱的业主方提供维护上的方便,而不是把注意力投入到如何为设计师、为施工商提供服务。对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而言,它可以为IT维护提供以下有价值的帮助:

  1)自动更新跳线链接记录

  通过系统自动更新跳线的链接记录,这时可以减少因人工录入而形成的出错概率(自动更新并不能完全取消人工录入,只是人工录入转为输入与记录相关的辅助信息或无法自动更新的记录),这时网管可以通过查到任意时刻的链接记录,发现更新前后的记录变化情况。

  2)跳线应急插拔时的记录存档

  这应该是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最值得重视的功能。

  对于IT工程师而言,有时会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报批形成电子工单,就需要立即插拔跳线,跳线插拔结束后又得赶快进行系统设置,使IT系统能够迅速面向新发生的应用需求。对应于这种不能按部就班的场景,当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地将跳线插拔的信息(包括新老跳线的插拔顺序、两端的接口信息等等)记录下来,待IT工程师有空时,再到管理电脑旁一一核对这些跳线的当前信息,并予以确认后正式存档。

  当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地、全面地完成这些工作时,会使IT维护工程师的工作量急剧下降,因为跳线的正确记录决定了系统资料的可信度,而可信度直接关系到系统是否还能够再次插拔跳线而不会产生混乱。

  四 厂商在工程服务中的收益 

  综合布线产品不是买了就可以用的日用消费品,而是工程产品,它需要经过布线工程,分期分批将这些产品敷设到桥架内、穿到电线管中、安装到机房的机柜上、固定在墙面的底盒外。而这些安装过程涉及到多种工艺手法和时间安排,对于一些高水平的布线工程管理者和现场工程师而言,他们所消耗的时间和工程费远少于低水平的包工头。所以,综合布线工程看起来是劳动密集型项目,而实际上,它属于技术密集型项目。

  综合布线工程是建筑物安装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一次性施工,几乎没有返工的机会。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实现预测到下一步、下两步该做什么,合理的调派人力、适时的调拨货品、平衡的安排施工,以最均衡的人力和物力确保工程费用降到最低。

  对于厂商的工程师而言,不懂得工程就意味着与SI、与业主方没有共同语言,就意味着无法对配置清单进行有依据的优化,就意味着不能为SI、业主方提供顾问级的服务。当厂商具有这样的实力,而且愿意提供顾问级工程服务时,无论是对于SI还是业主,都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因为技术就是钱,而这样的服务往往能够让工程更顺利,让工程费用降到最低。正因为如此,厂商工程师应具有能够依据当场提供的图纸讲课,能够在工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够管理和协调复杂的布线工程,诸如此类的应变能力。

  工程指导并不意味着强制要求施工人员按指导者的指令行事,如果这样就达不到“顾问型”的效果。而无论是SI还是业主,对于数万点以上等级的专业布线工程而言,都是有经验的人少,没有经验的人多。对于没有经验的人,需要的是教会他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施工,而不是在“工程中学习工程”,避免返工就意味着节省了施工费和材料费;对于有经验的人,工程指导就需要发挥“顾问型”的作用,在与他们的讨论中,建立他们的信心,为他们出谋划策,也遇到难题时经过双方的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排忧解难效果。

  工程服务是辛苦、艰苦、痛苦的。对于没有经验的施工者,他们得手把手去教,对于有经验的人,他们的动用情商手法,在工作中实现默契。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工地上的泥泞、暴晒、风沙和雨水,有时还会遇到无端的指责和推卸责任式的小动作。所以,工程服务人员往往具有很好的涵养,知道在什么时候能够说什么话。

  综合布线系统的制造厂商在工程服务中是可以获得收益的,这些收益包括:

  △经济效益

  工程服务本身是一种脑力劳动,所以它是应该收费的,当然所有的收费服务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都可以转换成免费服务。事实上,并不是只有收费才能进行工程服务,但只有在收费时所提供的工程服务将会真正具有约束力。在实践中,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你们能够信守承诺,按时提供工程服务。我们遇到的有些厂商在承诺提供服务后,来一两次就不来了,甚至承诺完全没有兑现”,这时的工程服务是基于信用而开展的,不具备基于商业的约束力。

  △销售受益

  在大多数情况下,销售人员只有在取得客户的信任时才有了赢得项目的机会,同时需要做到的是“了解需求背后的需求”,而工程服务人员所具有的工程知识有助于与从事技术和工程的客户形成共同语言,从而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同时,借助于工程服务人员的第三方身份和丰富的工程知识,有助于消除客户心中对关联到技术、产品和工程之间相互作用的疑问,使客户产生对厂商产生信任感。因为,技术、产品与工程本应互通,厂商也有必要说明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工程实现方法。

  当客户明明白白地了解了技术、产品和工程、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后,他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谁是真心愿意帮助他们的人,谁是能够帮助他们的人,采用了谁的产品最终能够收获到什么,例如:节省费用、有把握完成工程、不再担心工程上的陷阱、能够实现品质与外观的双丰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等等,或者仅仅是其中的几项。

  △产品受益

  厂商生产的产品,迅速地将最多、最新的产品推入市场,这是厂商正常的发展道路。为了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系统地说出产品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工程服务人员懂得工程,他们也能够在推广过程中从工程的角度观察产品,从而快速发现的产品是否存在工程问题或是否能够在工程中生存。同时,在观察和理解产品的同时,工程服务人员能够从现有产品的不足或产品的组合中产生新的产品构思,进而产生新一代的布线产品。

  △个人受益

  对于工程服务工程师而言,能够全面地掌握技术、产品、安装和维护技能是一种完美的组合,而厂商的工程服务模式则有助于工程师们快速地实现这一目标。而所站高度的不同使他们对这种组合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例如:在售前阶段,为了说服客户他们得首先理解客户,同时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维;到了工程阶段,由于他们懂得工程,所以他们能够看懂工程中的各种手法,从中找到或悟出最佳的施工手法;到了维护阶段,他们能够看到到当初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时所用产品和技巧的实际效果,体会到这一切在最终使用时能够为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哪怕一点点缺陷所引发的评价。

  由于厂商工程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参与多个项目的全工程,并感悟到其中的潜在世界,所以这些工程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将会远远超过其他工程师,最终达到一专多能的最高境界。

  五 追求目标:厂商与客户双赢 

  厂商的工程服务并不是要取代施工方或客户中的工程师,而是要实现厂商与客户之间的双赢,即:厂商顺利地完成产品销售任务,而客户完成一个个质优、美观、耐用的工程。所以工程服务仅仅只是厂商工程师理解客户的方法,是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语言的手段,同时也只是在客户(施工方、业主方等等)有需求时,才会将自己的工程经验和工程体会“传导”给客户,以达到双方各自的愿望。

对于客户而言,现在买产品就是买服务。“今后选择产品时要求提供工程服务”。因为,工程服务能够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多角度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对于厂商而言,应用决定需求,产品引导潮流。产品的出现是为了使用,工程服务有助于将新的产品、高端的产品尽快得以应用,尽快得到公正的回馈。所以,当今的布线世界中,相当多的厂商已经开始实施工程服务。以达到取得客户信任,从而快速、稳固地推广产品的目的。

  对于工程师而言,工程服务要求厂家工程师具有工程经验,这不是坐在办公室中能够练就的,而是在工程实践中在艰苦的摸爬滚打中磨练出来的。大多数的工程师都有着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有幸成为行业中的顶尖高手。为此,他们会历经一番磨难,参与各种类型的下面,从中积累经验和知识。工程服务是厂家工程师到工程中磨练的最好机会。所以,在工程完工时,对厂商工程服务工程师们的最佳评价是:“即使是使用了你们的产品,在有你们工程服务的地方,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而在没有你们提供工程服务的地方,则是问题不断”。

  超大型的综合布线工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方方面面的人员实力都非常强,设计和施工要求都非常规范。同样,在这个项目中,设计方、施工方、网络工程方、监理方、总包方、业主方都派出了强有力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层层把关。如果一位厂商工程师能够在这样的工程中得到工程服务练练,并取得成功,那么对于他的一生而言将受用无穷。当厂商决定给客户一个承诺:“会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布线工程师常驻现场”,并打算兑现这个承诺时,就意味着将会有工程师要参加磨练了,对于客户而言,他要求的是“富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而对于厂商而言,是否能够提供这样的工程师,不是说说而已的事,而是需要有一位工程师在工程服务中能够获得对方的信任,即不丢厂商的面子。

  当厂商的工程服务工程师们逐步练就具有理论水平、产品知识、施工能力和维护经验的综合实战本领时,受益的除了厂商以外,还有施工方和业主方。

  六 结束语 

  对于普鲁斯特而言,有着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工程服务人员,他们有的来自工程第一线,有的曾经是SI中的工程部经理,有的担任过弱电监理,有的则曾经从事网络维护。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的工程技术是与施工队中的电工、钳工一起干活时,“熟能生巧”变出来的,同时在学习相关只有这样的工程师,到厂商中学会了产品,才能成为制造者与安装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普鲁斯特产品用到最佳的环境,用到最适合的地方。

  如果在一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超大型综合布线工程完成时,客户的领导能够对厂商说:“产品供应商并不应该是只卖产品,而是应该提供与这些产品相关的工程服务。我们买的是产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厂商的技术服务能力。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对于工程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供应商应重视对工程的技术服务。在这个项目中,你们做得很好,关键区域都是有你们提供技术保证的。事实证明,你们直接提供技术支持的部分问题很少,而你们没有提供技术服务的项目,哪怕是采用你们的产品,工程中也会出现问题。”诸如此类的话语是对从事这个项目的工程服务工程师的最大表彰,也是对他的综合能力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