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光纤反倾销刻不容缓

2012-03-07

 35日,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8号布告,决议对原产于韩国LS电线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OPTOMAGIC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案提议欠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查询。 

  本次期中复审查询的搜检时期为201111日至20111231日。正常状况下,本次查询于201335日前完毕。商务部透露表现,本次期中复审被查询产物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90011000。该税则号项下的其他型号的光纤及光导纤维束及光缆不在本案查询局限之内。涉案金额约为2000万美元。

  2010年,商务部曾裁定一同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案推销案。当前尚不清晰两案之间能否存在联系关系。

  2010319日,商务部查询机关收到江苏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烽烟藤仓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富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利市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住光纤有限公司和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代表国内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财产提交的反推销查询请求,请求人恳求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进行反推销查询。查询机关于201129日发布初裁布告,认定被查询产物存在推销,国内财产遭到了本质损害要挟,且推销与本质损害要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光纤反倾销速读

    2002年,北美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光通信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萧条,光纤需求一落千丈。中国市场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在信息化建设热潮带动下,仍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欧、美、日、韩等国光纤产能在2000年前后大幅增加,面对需求大幅下滑,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国外光纤厂商把中国市场当作其消化过剩产能的主要场所,因此不惜低价倾销。

一、我国发起对外国进口光纤反倾销调查及效果

在进口光纤这种低价冲击之下,当时国内光纤生产企业也不得不降价自己的光纤售价,以维护企业的运转。光纤市场售价一降再降,国内光纤生产企业平均销售价格都低于平均销售成本,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众多企业发展受到损害和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通信企协通信电缆光纤专委会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要求和支持下,组织长飞、烽火、富通、法尔胜等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以维护国内光纤行业的合法权益。

2003年7月1日,商务部发布2003年第24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4年6月16日,商务部发布初步裁定,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存在实质损害,同时认定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05年1月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光纤)反倾销调查作出最终裁定,认为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国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G.652光纤征收7%到46%的反倾销税;将美国康宁公司的倾销幅度由初裁时的16%调整为1.51%,免于征收反倾销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命令,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光纤)征收7%~46%不等的反倾销税,限期为5年。至此,持续近两年的光纤反倾销案基本划上了句号。从光纤反倾销调查发起之日起,一路大幅下滑的国内光纤光缆价格逐渐好转。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的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部分韩国企业已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国内相关产业受到了保护。

从企业问题的提出,诉讼的各种准备到立案、初裁、终裁,历时两年半,商务部对我国通信制造业的第一案——光纤反倾销做出了肯定性的终裁。国内企业得以胜诉。

反倾销的胜诉,给国内光纤产业以更大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利好形势下,应更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行为的理性和规范;加强行业内和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行业内的合作,联合和整合的力度,以求得行业健康发展。

二、2006年我国光纤进出口监测

1、光纤进口量、金额和单价变化情况

根据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监测,2006年全国光纤累计进口(税则号90011000,下同)1331.88万芯公里,比去年同期1020.89万芯公里,增长30.46%。进口金额13824.5万美元,同比增长27.52%。全年平均进口单价为10.38美元/芯公里,比上年同期平均单价10.62美元/芯公里下降了2.26%。

从主要进口来源地看。从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四国进口的光纤占全部进口的74.9%,四国所占比重分别为28.7%、20.9%、15%和10.3%。从韩国进口量2006年仅占全部进口量的2.46%,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

从进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50.6%,加工贸易占44.6%。

表1  光纤进口量、金额和单价

月  份

进口量(万芯公里)

金额(万美元)

单价(美元/芯公里)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1

158.45

111.08

1082.3

979.7

6.83

8.82

2

76.98

83.36

715.3

662.5

9.29

7.95

3

90.87

95.83

935.9

921.1

10.30

9.61

4

111.12

113.02

1244.3

1055.6

11.20

9.34

5

80.01

52.35

993.8

704.6

12.42

13.46

6

114.72

64.83

993.4

860.9

8.69

13.28

7

120.64

80.46

1332.2

1006.2

11.04

12.51

8

101.2

81.41

1329.4

855.7

13.14

10.51

9

138.71

72.02

1320.

840.1

9.52

11.66

10

111.57

65.43

1176.4

847.8

10.54

12.96

11

117.32

76.40

1361.7

914.5

11.61

11.97

12

110.29

124.70

1336.8

1192.3

12.12

9.56

合计

1331.88

1020.89

13824.5

10841

10.38

10.62

 

 

 

表2  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及比重

国别

2006年进口量(万芯公里)

同比(%)

2006年占比(%)

美国

382.25

-18.6

28.7

日本

278.36

43.53

20.9

印度

199.78

77.96

15

意大利

137.18

205.39

10.3

 

 

2、光纤出口情况

2006年,我国光纤出口1033.77万芯公里,同比减少4.84%;出口额5653.53万美元,同比减少18.5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46.2%,加工贸易出口占48%。

3、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根据监测企业所报的生产经营情况材料分析,2006年企业的开工率、产销率、利润等生产经营状况均好于上年。

4、光纤预制棒进口情况

我国光纤预制棒生产业已有一定规模,2005年达到2900万公里。2006年全国光纤预制棒(税则号70022010,下同)累计进口695251公斤,进口额10963.9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和30.6%,平均单价157.7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6.8%。进口总量中一般贸易进口占82.8%,加工贸易进口占16.8%。

 

光纤预制棒主要进口国为日本,进口量为554942公斤,同比增长57%,占全部进口量的79.8%,进口单价151.3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8.47%。由于从日本进口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基本维持在80%左右,其量价变化对整体有较大的影响。

三、产业损害预警评价

目前我国是世界光纤光缆第三大需求国,国内现有光纤生产能力是有效需求的3倍,产业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美国康宁是全球最大的光纤企业,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光纤达300~400万芯公里,市场占有率约为30%。康宁收购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光纤生产厂。多年来,康宁公司特别重视研发,基本上只生产自己发明的产品,等到产品逐渐成熟,相当多厂商纷纷开始生产之际,康宁就会选择退出。日本藤仓集团在国际光纤光缆市场处于前五名的位置,在中国光纤市场的份额约为15%~20%,在光缆领域约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康宁。藤仓在中国有不少独资、合资、融资公司。面对全球光纤光缆生产过剩及非理性的价格战,藤仓采取了缩小生产规模和转移部分生产线等措施。即使在反倾销之后,藤仓光纤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然保持在第二位。

1、行业整体复苏

我国光纤行业历经3年多的低迷后,2006年行业整体复苏迹象明显,全年光纤产量达到2640~2900万芯公里,产能利用率已经从2005年的60%左右提升到90%以上。预计2007年全行业能实现的产能大约在3500万芯公里左右。

2、进口量增价跌

2006年光纤进口达到1331.88万芯公里,是2002年以来仅次于2003年的第二多年份,进口单价处于同期次低水平,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光纤进口量增价跌。出口量由于国内需求的旺盛,比2005年下降了4.84%。

 

 

 

3、印度对我光纤出口量增价跌

监测数据表明,印度光纤近几年对我国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进口量2003年为32万芯公里,2006年已增加到200万芯公里,占比已由2003年的2.2%提高至2006年的15%,进口单价则由2003年9.85美元/芯公里下降至2006年的7.12美元/芯公里,均低于同期的平均单价。

4、光纤出口量增价跌

在关注进口光纤对国内产业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近几年我国光纤出口情况的变化,尤其是出口单价的下降。光纤出口平均单价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14.42%,一般贸易出口平均单价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20%;浙江省光纤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平均单价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近40%。

5、光纤预制棒进口量增价跌

根据自2003年至2006年光纤预制棒进口量和单价数据的分析,该产品的量增价跌现象十分明显,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国内预制棒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6、需求前景看好,但仍面临产能仍然过剩风险

2006年行业形势出现转机,是由于诸如村村通工程,移动运营商为3G提前做好传输网的准备等,国内各大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带动了国内光纤市场需求的上扬。随着这些投资拉动性工程的完成,国内巨大的供应能力,仍然面临考验。